固態電池熱度持續升溫。今年6月,德爾股份與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政府簽訂協議,規劃建設1GWh固態電池項目,力爭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中試線建設。今年4月,杭州市錢塘區政府招商中心與深圳源電新能源等簽署協議,擬總投資25億元建設5GWh的全固態新能源產業園。
更早之前,安孚科技今年3月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南孚電池擬與合資方共同設立公司,在南平市開展新型電池中試平臺運營合作,為解決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商品化關鍵技術問題而進行試生產,共同建設運營硫化物基全固態電池中試產線。
從實際應用來看,自2024年開始半固態電池已逐步進入量產階段,業內預計到2027年全固態電池將開始小批量裝車,預計到2030年可以實現量產化應用。目前比亞迪、長安、東風、吉利、廣汽、蔚來、豐田、寶馬、大眾、福特等國內外車企,都公布了各自的固態電池裝車時間表。
在制造方面,固態電池與傳統液態電池并不完全一致,固態電池設備是支撐固態電池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環節。據業內機構預計,2025年到2026年固態電池中試線設備需求將明顯起量,并隨著固態電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固態電池設備的市場規模也將迎來顯著增長。
01
訂單開始多起來
事實上,隨著固態電池產業化的不斷提速,在固態電池領域的招標和訂單已經開始多起來。
今年3月,軟控股份透露,其子公司浙江軟控已與國內某知名固態電池企業達成合作,為其提供極片段產線整包及整線技術服務,涵蓋粉溶漿系統、勻漿主機等關鍵環節。此前該公司表示,基于鋰電前段工序的技術積累,其對固態電池裝備的研發在持續推進,并與個別客戶簽訂訂單。
今年1月,廣汽埃安發布新型電池技術開發項目工藝設備附屬項目招標公告,對固態電池線、圓柱線、實驗室區域相關設備及設備附屬進行了招標。廣汽表示,其固態電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綿硅負極和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固態電池研發在按計劃推進,目標是2026年裝車搭載”。
據利元亨透露,該公司固態電池設備已經中標頭部車企訂單,其給國內某頭部企業設計生產的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已開始交付,產能每年100MW;先導智能去年成功向韓國頭部電池企業交付了定制的固態干法電極涂布設備;贏合科技開發的濕法固態極片涂覆設備,已成功發貨到國內頭部客戶;海目星表示,該公司已經簽約2GWh固態電池量產產線,后續訂單將會根據客戶需要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固態電池對現有鋰電設備提出了不少工藝挑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由于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不同,疊加工藝變更,核心設備需要重新開發。另外,在檢測環節,相較于液態電池,固態電池針對電極質量、環境檢測等環節差異較大,品控要求更高。”不過,這同時也給設備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02
眾廠商推出解決方案
固態電池與傳統液態電池的生產工藝有很大不同,固態電池產業發展將推動生產設備升級革新。業內人士指出,固態電池需要的新設備主要包括干法設備、電解質熱復合設備、軟包疊片設備、等靜壓設備和高壓化成分容設備等。
目前,不少設備企業都在開展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創新,推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據利元亨透露,該公司已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全線工藝覆蓋,形成包含整線解決方案及關鍵工段設備的綜合能力,并擁有超過百項的固態電池設備專利,能夠為客戶提供各種化學體系的全固態電池生產綜合解決方案。
“公司掌握了固態電池濕法涂布技術、干法混料技術、干法成膜技術等技術。”贏合科技表示,該公司推出的第三代干法混料纖維化+干法成膜工藝集成化設備,從粉體攪拌、纖維化、均勻鋪粉、多輥電極轉移、多輥厚度閉環、電極切邊、電極復合七大核心技術,大幅提升極片制造效率。
據了解,先導智能推出了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覆蓋從全固態電極制備到高壓化成分容等電池制造的關鍵環節。通過電芯結構緩沖件成形、無隔膜疊片、連續致密化等先進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固態電池的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還實現了生產流程的簡化與能耗的降低。
“公司布局的固態電池核心設備,主要圍繞在電池結構和材料的革新方面。”海目星表示,其是國內首家鋰金屬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的整線供應商。據曼恩斯特透露,該公司在固態電池領域已初步完成“濕法+干法”工藝裝備的雙線布局,其中在干法前段設備、陶瓷化材料應用、雙層涂布及自動閉環控制等方面,均有較深的技術沉淀。
除此之外,科恒股份也表示,該公司一直緊跟市場開發節奏,依托在鋰電池正極材料及鋰電池前段制造設備的相關經驗及戰略布局,開展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及制造設備的研發工作。
作為極具顛覆性的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固態電池已經成為全球車企和電池廠商必爭的技術高地,固態電池的發展也將在未來重塑全球新能源發展格局。整體來看,第一梯隊設備企業具備技術、資金、規模等優勢,但二三線企業也有機會突圍,市場也將加速洗牌。

